查看原文
其他

课程思政 | 示范课程系列: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》

教务处与西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联合发布


编者案:

2021年,西南政法大学为全面推进“课程思政”建设,持续深入抓典型、树标杆、推经验,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,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,遴选了4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20名课程思政教学名师、15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,其中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重庆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,西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重庆市级示范中心。教务处将对相关内容进行推送,敬请关注。

请输入标题     abcdefg


01

课 程 简 介


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》作为教育部第一批一流本科课程,具有跨学科的特点,以法学知识主体,融合了生态学、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,本身即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更与国家战略结合紧密。


该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,将深植生态法治思想、立德树人确定为检验本课程教学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。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围绕全面提高“三能”型环境法律人才(能说、能写、能协调)培养这个核心点,创新构建和完善融合生态法治理论与实践的课程体系。最终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下,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全过程管理,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,形成协同效应,实现思政建设的目标。


02

团 队 介 绍


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》负责人由省级教改课题主持人、《环境资源法学》教材执行主编赵爽副教授担任。


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》团队教研室连续多年在集体备课和教学传帮带中获得优评,并在2020 年获优秀教研室称号。团队成员包括张志辽教授、徐以祥教授、庞子渊讲师、孟甜讲师、金圣姬讲师、周骁然讲师、何江讲师。


03

教 学 实 践


(一)明晰课程思政目标,优化教学目标


该课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把生态文明价值观、生态法治观教育贯彻课程实践始终。突出学科专业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,把课程思政教育的普遍目的与学科专业特点相结合,优化《环境资源法学》课程教学目标。


(二)有效融合思政资源,完善课程内容


充分挖掘课程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收集国家环境治理理念和法律政策文件,作为课程础资料,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。同时,增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相关内容,充分与环境资源法原则、制度等内容相融合,增强课程内容的完善性。关注现实环境问题,通过典型案例、生活常识与环境资源法的结合,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。


(三)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创新教学方法


以立德树人为指引,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,合理选择开展讨论式教学、讲授式教学、案例式教学、讲座式教学、翻转课堂等不同的教学方法。建立“课堂教学+慕课学习+自主学习”的教学方式,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、主动性。


(四)注重人才培养过程,改进评价机制


该课程改革单纯的期末考试评价机制,注重过程评价、动态评价,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;将学生预期与教师课程设计相结合,以反映学生真实水平;建立“评价-反思-改进”的机制,以更好的促进后续教学。


课程建设曾获华龙网等主流媒体报道,社会评价良好,形成了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。教学团队还将继续探索思政课堂走出去,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,推进教师和学生探索生态法治思想在企业和乡村的传播与推广,不断扩大思政课堂的社会实践影响力。

-  END  -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微信公众号

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

Swupl Dean's Office

文案 / 周雪琴

美编 / 柏杰彦

审核 / 张建文

张春良

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